像個孩子
八月了。
小妹終於要去幼幼班的八月。
第一天開心的跟我說要坐校車,我還以為我的女兒沒有分離焦慮,揮揮手車門關上,留下她傻住的眼神。
果然,到學校已經哭到不行,可能在校車已經哭了一路了。
小妹意識到,原來坐校車去學校,是沒有媽咪一起的。
前面兩天老師說小e哭得很慘,希望我早點接回,在家裡也是一提到學校就哭,直嚷著不要去上學。
到了第三天,老師突然傳來小e願意吃完點心再回家的訊息,心想著好日子要來了嗎?
但她仍不願意坐校車,我為此心急如焚,覺得她已經接受了學校,沒道理不接受校車,而且等我復職之後,早上去學校勢必還是要坐校車,不如趁早適應這件事。
那天晚上,我抱怨了一番,和彼得吵了一架。
彼得覺得先不排斥學校比較重要,校車的事情可以慢慢來。
但我就是好急,就覺得我女兒已經適應了,沒問題了,我接送好累,我沒有時間之類的。
彼得:「拜託,才過了一個禮拜。」
隔天早上一如往常的我載她去學校。
回到家一個人反覆地想,為什麼我要這麼執著校車這件事?
就算之後必須要坐校車,現在也可以享受媽媽接送的感覺啊。
而且我真的沒有時間嗎?為什麼要一直把我的女兒往外推呢?明明我很愛她。
以前我也是很不喜歡自己坐車去學校,不管是哪種車,而且也不喜歡吃學校的自助餐,總覺得那些有爸媽在校門口送便當的同學好幸福,不管便當好不好吃,那是一種「啊,我正被疼愛著呢」的感覺,雖然爸媽是因為工作忙,不接送和不送便當其實都不代表爸媽不愛自己,但小小年紀的心裡只會從這些行為去解讀,尤其以前年代的爸媽,根本不把愛掛在嘴邊,更別提擁抱。
如果她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,如果她就是需要爸媽接送的這二十分鐘來整理心情,那就給她吧,又有何不可呢?
進入第二週的學校生活,小妹已經不會在學校哭泣了,反而是一些一開始看似適應良好的小朋友,陸續發作,學校有安排專門的安撫老師,每天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在班上,安慰這個,再抱抱那個。
唉,其實想想,這些都是兩歲多的孩子啊!還正是需要關愛、擁抱的年紀。
會送小妹去幼幼班,一方面是我們都要上班沒有辦法照顧,經濟不許可,另一方面也是以我自己照顧小妹的這些日子,我能感覺出她是需要同伴的,重要的是,她非常需要新的刺激,我覺得我沒有辦法給她更多刺激了。
長遠來看,我認為幼幼班對她是好的。
與其從托嬰中心1:5一下子跳到小班的1:15,幼幼班的1:8先讓她學會自理能力更多一些,以後比較不辛苦。
我甚至都希望小妹能至少在學校「演」個樣子,是人都有脾氣,我非常擔心老師失去耐性後,對小妹有不當的管教(雖然這個學校風評不錯,老師人力充足,應該是不至於),所以最好的就是當個不凸出的邊緣人,有時候需要幫助,大部分時候又都可以自理,既不會讓老師忽略,又不會被針對,我默默希望小妹能掌握這樣的生存之道。
而「任性做自己」這種事,回家來做,在這個還依賴老師的年紀,打安全牌還是好的。
其實誰說幼稚園一定是這種在課堂的模式呢?
聽聞歐洲有些國家就是不斷帶孩子去認識大自然,幼稚園的年紀本來就應該多聽多看多玩,像海綿一樣吸收。
如果可以,我真希望小妹在這個年紀能到國外去看一看,這正是需要大玩特玩的年紀,就像食尚玩家的主持人浩子,休息一年帶著老婆和兩個寶貝一起環遊世界。
即使孩子不記得去過哪裡,但她會記得那段日子裡的感覺。
世界好大,
在小妹上小學前,
我一定要帶她去看世界。
那個媽咪最愛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