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可以只專心做一件事
前幾天我總算是把拼圖拿出來拚了,配著唐國師的podcast。
每次經過拼圖店其實都很想進去逛,之前受限於空間,再加上拼圖一組動輒上千元,總是很節制的看看而已,最近我覺得應該可以再重拾這項興趣了,就又入手了一組,前幾天拼的時候,真的是欲罷不能,捨不得睡,然後我下了個肯定的結論:
「嗯,我是真的蠻喜歡拼圖的。」
那種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感覺很好。
最近在做些甚麼呢?
我回顧了一下我的網誌,發現更新速度慢的驚人。
果然,在這裡,我甚麼都不想做。
今天仍是無趣的育兒生活分享。
疫情到底甚麼時候要結束?
那天,我跟彼得說,我的生命在空轉。
彼得說怎麼會?妳完成了很多事。
我說對,但都不是我人生中最想做的事。
現在每天都是跟e妹的攻防戰,我現在相信那些人分享的,2歲開始到3歲結束,絕對是很衝撞的時期,而e妹甚至都還沒正式站上2歲的分界,就已經不斷衝撞她自己每一天的生活,包括我的。
我相信她真的在很辛苦地長大,而且是快速地長大。
記得第一堂課的時候,她有些害怕,就像是之前我知道的她,才過了兩個禮拜,第三堂課,我了解到她已經不是會乖乖聽話、容易被轉移注意力的嫩嬰了。
現在的e妹非常有自己的想法,也知道大人們一些行為背後的動機是甚麼,如果是企圖用包裝來達到目的,她不會買單的,她會變成那些繪本中搗亂的熊孩子,即使她根本不是真的想這麼做,大人唯一能做的,就是把自己變成孩子,用一樣真誠且沒有框架的心去面對。
然而在與e妹朝夕相處的這一個多月,我發現帶小孩真的不是my thing。
對我來說,這件事不是難在盡量給她多點刺激讓她能力超前,而是難在害怕我們無形之中帶給她的影響。
比方說我跟彼得之間的對話,或是我們在家常不穿褲子走來走去(嗯?)等等的生活方式,我跟彼得一定都會有自己的情緒,專家常說「如果不得已在孩子面前爭吵,一定要記得在孩子面前和好」,那這個和好是怎樣的和好?我們要刻意在e妹面前擁抱嗎?不能就照我們的相處模式聊天,想擁抱再擁抱嗎?或是我們就還在氣頭上,一定要馬上笑臉迎人嗎?
還有對e妹的應對方式,一定都要耐著性子嗎?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甚麼都不想做的時候吧,一定要無條件地陪玩和回應e妹所有的欽點嗎?軟爛的癱在沙發上不行嗎?對e妹一定都要好聲好氣嗎?為什麼不能不耐煩啊?喔對,因為大家說「你怎麼對孩子,孩子就會怎麼對你」,那我就完全不能有情緒了嗎?不是才說大人也要把自己變成孩子來真誠面對嗎?那為什麼我不能耍賴不能生氣不能不耐啊?
專家也有說過一句話:「Happy mommy, happy baby, and happy family.」
太好了,那我是不是能在e妹面前完全做自己呢?
好吧,我可以在她面前不看那些7歲以上才能看的影片,但我也可以划手機然後放任e妹自己看電視吧?喔又不行了,因為專家又說不能讓學齡前兒童看太多電視,這不是很矛盾嗎?
以上就是我這一個多月常常在腦海中反覆的mur mur,導致我無法專心做一件事,無法單純的回擊迎面而來的所有球,真的非常佩服那些可以照自己方式全職育兒的爸媽們,尤其是還可以不斷給孩子正向刺激和教育的養育者,你們真的是神一般的存在,由衷佩服。
其實我有研究了一下e妹的星盤,裡面沒有4宮的存在,真是感謝天感謝地,我實在沒有自信能不帶給e妹那些大家口中所謂的壞習慣,然後e妹居然是個越往國外發展越好的孩子,我真的感激涕零。
眼下這疫情邁入第三年了,我就像一直吸取不到養分的植物,逐漸枯萎老去,這可能也是育兒戰鬥力低落的原因(嗯?),聽說巴黎也宣告疫情時期正式結束了,積極與病毒共存,甚麼時候輪到我們呢?我可是每天都指著牆上的世界地圖跟e妹說要帶她出去,別讓我食言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