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,妳來了-距離產生美
在開始正題之前,先讓我們一起舉杯歡慶國門打開!🥂
很高興看到社群媒體再次被大家出國的動態洗版,背包客棧也不用再嗑幾年前的遊記來解渴,信用卡費雖然暴增,但消費明細是機票,瞬間就覺得工作很有動力,生活的很值得,想到要再重拾出國旅遊前每晚上網作功課的日子,全身的血液都跟著舞動起來。
不過,我想我又要開始發胖了。
我以前一直有點羨慕因為壓力會變瘦的人,因為我從來都沒有過食慾不振(除了生病),只有為了減肥刻意少吃,我覺得自己的人生也不是沒有過煩惱和壓力,但越是這樣越要吃美食來宣洩不是嗎?所以我一直以為自己就是一個不論發生甚麼都先吃飽再說的人,直到這次。
我媽來的那兩週,其實我就已經開始煩惱了。
我嘆氣的頻率大約是每十分鐘一次,頻率高到我媽聽了都煩,跟我說不要一直嘆氣,會把好運送走,事情總會解決的,我聽了以後笑一笑,接著又再嘆口氣。
復職之後,我常常在辦公室看件看到一半就抬起頭來,長嘆一口氣,再繼續低頭看件。
我每天通車單趟要一小時,通車的時候我總是眼神空洞的看著前方,中間穿插幾句輕嘆,所以那一小時很快就過去。
我以前明明也有很煩惱的時候,像是大學想著對方到底是不是還想著前女友;研究所要邊寫不知道在寫甚麼的論文,邊找不知道是不是我想要的工作;結婚的時候要顧這個顧那個,想著到底是誰的婚禮…
但都沒有像這次一樣,讓我沒有食慾。
後來我明白了,最令我害怕的,就是「無能為力」的這種煩惱。
復職的單位不如預期,彼得的請調像是遭小人一樣左卡右卡,我們在留停期間腦中編織的完美計畫一一瓦解。
就連曾經開心e妹找到不錯的學校這件事,現在想來也有些可笑。
一切的一切在公婆北上之後,更是加大力道的爆裂,促使我們更積極的尋找解決方案。
如今那些讓我每天嘆氣的理由,已經結束,我們的生活在一陣電擊之後,回歸平靜,連帶的我食慾都開了。
只是,一些原本的暗湧,終究是拿到檯面上來釋放了。
讓公婆上來支援這件事,一直是我們不願提起的下下策,但我們心中仍抱有一絲正向的期待,尤其是彼得,他總希望自己的第一棟房子能讓爸媽上來看看,驕傲的介紹房型、坐向、家電家具配置,在這個預算下能達到的生活水準,我們算很滿意,也許還有機會讓爸媽喜歡這裡,以後移居到附近,方便照料,彼得是這麼想著的。
我們果然還是太樂觀了。
公婆上來的第一個周末,雙方就爆發了衝突,婆婆依然還是那個彼得記憶中的媽媽。
我們討論著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辦?
本來計畫支援三週,無論如何都必須縮短。
新工作還一團漿糊,我也顧不得了,只能到處聯絡,想盡辦法讓小妹提前轉學。
新學校的園長說著他們的制度,問我是不是都有了解過這類型的學校了,我誠實地說,其實只是因為你們學校離我公司近,而且還有名額。
園長:「那媽媽預計小孩甚麼時候可以過來學校呢?」
我:「越快越好!」
順利跟新學校敲定時間後,也跟舊學校say goodbye,小妹對於轉去新學校非常期待,甚至在最後幾天去舊學校的日子嚷著不想上學、要去新學校,關於小妹與舊學校的磨合,那又是another story了,也是讓我吃不下飯的原因之一。
萬幸的是,公婆接小妹下課的這兩週還算順利,一些小摩擦還是有,像是對我們居住地方的各種批評、對生活習慣的看不順眼,不過都不要緊,小妹很喜歡爺爺奶奶,我們下班後與兩老也時而有說有笑,雖然生活有諸多不便,我們仍然感激兩老的幫忙,兩老也很照顧小妹。
我想,這段期間雙方應該都在努力忍耐著,直到公婆住的最後一晚。
本來計畫這天晚餐我們要訂個好吃的,兩老習慣五、六點就吃晚餐,我們因為回到家晚,通常比較晚吃,所以兩老先吃,等我們回家再邊吃邊跟兩老聊天。
就是這個「聊天」,讓這段「旅程」火爆收場,甚至延燒至今。
我婆婆與我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,我媽有多沒有長輩架子,我婆婆就多有長輩架子(好繞口)。
那天我和彼得心情很好,可能是生活即將回歸小家庭,自由的氣息已經在門外,導致我們鬆懈了,不,應該是我鬆懈了,和彼得兩人一搭一唱放肆地開了我婆婆玩笑,虧了我婆婆,在我哄睡小妹的時候才發現房門外驚天動地,一發不可收拾。
婆婆認為彼得胳臂往外彎,家裡甚麼事都跟我說,讓我能拿這些事來嗆她,彼得覺得莫名奇妙,大家都在開玩笑,根本不是真心不尊敬她,但婆婆對於彼得「甚麼事都跟老婆說」這點非常不能接受,直嚷著「生這個兒子沒用」。(我覺得衝突之後彼得還幫我說話的這點應該也惹怒了婆婆)
我聽了之後,只覺得「終於發生了」。
彼得以前常跟我說,「我媽真的對妳很好」,我都不予置評,因為打從一開始認識,我就覺得有甚麼在暗湧著,我對於覺察人心這件事還算擅長,這個能力也幫助我在江湖上走跳不少,所以我一直覺得很難跟婆婆親近,但也沒有甚麼理由跟她撕破臉,即便她踩了無數個我的地雷,好幾次讓我感覺輕蔑我的家人,因為沒有拿到檯面上,所以也只能當作她白目,看在彼得的份上不跟她計較,只向彼得發發牢騷就過去了。
這次因為同住屋簷下的相處,總算是爆發開來了,彼得也總算是明白了我在她媽眼中始終是個外人這件事,也坐實了這些年來我與婆婆相處的感覺。
坦白說,我鬆了口氣。
週六早上兩個人又大吵一架,我摀住小妹的雙耳,將彼得拉到陽台冷靜,實在不喜歡小妹看到這樣的場面。
送兩老回家鄉後,我們在彼得家鄉過了一夜,期間母子兩人的態度始終都很強硬,可是我知道,彼得還是非常在意,家人對於彼得來說一直都是重中之重,只是彼得照顧他們的方式和他們要的不同。
在開車回來的路上,彼得時而憤怒抱怨,時而嘆氣,我跟彼得說我無所謂,因為我一直都是不想要他為難才沒有黑化,倒是他心情應該比較會受影響,辛苦彼得了。
本來有好多想分享的事,但這兩週最後的收場讓我不知該如何下筆,還問了彼得該不該寫,最後還是決定順著我手的感覺走,不過拋開這些,我們在睽違一個月後終於找回了小家庭生活,那種自由的感覺真的太美妙了,接下來只期望我內心那小小的願望能順利實現,這樣日子就更完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