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業的日子

新生活..真的開始了?

最近在看一本書,《過度努力》,是《情緒勒索》作家的最新作品,在誠品翻個幾頁後,我就決定買下它,躺在沙發上廢的時間,有一部分是在看它。

情緒勒索這本書很紅我知道,但我沒有甚麼動力去翻開它,可能是因為覺得自己還算了解情緒勒索(自以為),從小到大,不論自己或別人,或多或少都有給予和被給予情緒勒索的時候,以目前的我來說,情緒勒索其實不太bother我,可能我本身就是個活在自己世界的人,很多行為和動機是自己給予自己的。

「過度努力」就不同了。

彼得問我說,過度努力在說什麼?是指很認真工作?很努力向上?然後可能廢寢忘食的狀態嗎?

我目前只看完第一篇章,然後以我這個沒看過情緒勒索這本書的人來說,我會把這兩個名稱這麼解讀:如果說「情緒勒索」是在每次事件發生時周遭人丟給你的影響力,那「過度努力」就是這些人事物「持續不斷」丟給你,累積下來而衍生出的想法和行為狀態。

所以說,「過度努力」跟原生家庭及成長環境有很大連結。

這本書作者是以個案的方式讓讀者瞭解所謂的過度努力,很容易連結到自己,非常推薦大家。


是的,我正式成為無業遊民了。

其實準確地說,我仍然有「工作」,只是不會每個月有一筆錢放進我的戶頭犒賞我這一個月的辛勞,從今年1月1日起,我要靠我的存款過一些時日(幸好我還有存款),這感覺有點熟悉又有些陌生,7年前我也有這樣的經驗,不過那時候是真的沒有工作,每天要做的事就是花錢,很爽。

7年後的現在,恩,該怎麼說呢?為什麼我直到現在才正式寫下我展開新生活的第一篇網誌?我想像中的情況應該是,從第一天起就好好經營我的網誌和粉絲頁(到現在還沒成立!天哪!),但事實是,當一天的時間被切割得很瑣碎時,剩下的那一點自由運用的時間,你只想躺在沙發上廢(還是說只有我會想?),我終於明白作家們都需要有經紀人或是編輯這類的人push,沒有deadline的日子,只會讓自己不斷postpone該做的事。

現在KOL很流行,一篇社群媒體上的文章,就能觸及很多人,不用一定要打開電腦來使用,隨手划手機就能打一篇文章或感想。

我曾經也想乾脆就把一些日常想說的話打在FB上就好,像是我偶爾分享的育兒紀錄,但是鋪天蓋地的社群文章、演算法的影響,最後這個心得會流到哪裡?當然還是會在我的塗鴉牆上,但我不想回去翻找這篇文章的時候,中間再穿插幾個純抱怨或照片的日常紀錄文。

還有一個原因是,我不希望大家划划手機就能看到我的文章全部,想看的人總要花點時間點進來,不想看的人可以直接忽視我分享在FB的連結。

大家可能不知道,寫文章這件事,對我來說的意義。我的文章看起來都是心情抒發啊,有甚麼意義在裡面嗎?

其實每次完成文章的過程,都在幫助我思考和理緒,It really means a lot to me.

自有「無名小站」開始(我的年齡知道無名小站很合理),我就習慣在網誌寫些文章,那時侯是高中吧,剛好又住校,周末有時候會寫,後來上大學,無名小站更紅了,再加上大學生活突然繽紛了起來(相較於高中),心情也多了很多,寫的就更多了,重考研究所的那些日子產量也很驚人,直到無名關閉。

其實現在在家沒事的時間也不算少,但寫文章這件事,我需要空出一段寧靜的時間,選一首符合我當下心境的音樂,真的要很有感覺,沒有人打擾(可想而知現在這狀態有多珍貴),然後寫下我想說的事,如果後面有行程,我的心情就會很難放鬆,文章就提不起勁寫。

曾經我也想說來寫景點、餐廳或育兒好物介紹,看看以後能不能不去公司靠這個賺錢,後來還是算了,沒有fu怎麼都寫不出來,我還是喜歡抒發一些日常自己主觀想法的事,所以我想,我大概是不可能成為專職的作家或KOL了。


最近除了看書、追劇,我還認真的學習了看星盤(其實就是聽唐陽雞酒屋),認識自己更多了,也了解了彼得和女兒,算滿意外的,和彼得在一起12年了,居然還有我不夠了解他的地方?彼得是跟唐老師一樣太陽在四宮的人,聽podcast的時候,唐老師提到太陽四宮數度哽咽,應該是想到了自己的經歷,比起住在自己星球的九宮人(我本人),他們算是辛苦的人,我邊聽邊驚訝的看著彼得。

至於我女兒,也是辛苦的人,是個對自我要求甚高的人,我嘆了口氣,人生大概就是這樣,在我了解小e星盤前,我就是希望小e不是個勤苦念書、走一般大眾認為應走的路的人(就是不要走我的路的意思),但看來,小e似乎就是會,至少念書時期會自我鞭策、自我要求的人,我只能從旁協助她,希望她能走自己想走的路,不管世俗眼光。

關於考試成績好、走一般大眾認為應走的路的這件事,我跟彼得是身受其苦,本來這篇文章打算來抒發這部分,不小心有太多其他的事情想說,應該是今天撥放The Holiday的soundtrack,讓我很有感覺就多說了一些,改天再跟大家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