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處
最近在啃食《為你自己活一次》,這類自我發掘的心理書近年很多,本來是不打算買這本書,但作者的幾次宣傳裡的想法,確實有打中我,趁著過年收假,就在機場滑了一本,每晚翻個幾頁。
前陣子在臉書上瞄到好友分享了一篇PTT的文章,主要在討論生不生小孩的事(看到這裡我朋友應該就知道我在說哪篇),以往對於這個話題,我都幾乎不認真地回應,只有我的枕邊人最知道我的想法,但看到這篇文章,我不由自主地開啟電腦來敲敲打打,想要來抒發一下(也讓我往後如果有需要,能拿出來提醒我自己)。
文章裡作者寫的很好,我相信真的是她的經驗和體會,從字裡行間看得出她生活中關於這件事情帶給她的方方面面,以及她由此而生的真實感觸。
很多人在選擇是否生小孩時,都會面臨一種聲音:
「到老的時候,沒有子嗣,一個人的單與獨以及孤,會被更加地放大。」(語意擷取自該篇PTT文章)
我常常會想,一個人來的時候是一個人,一輩子裡做很多事情都是一個人,為什麼到老的時候,這個「一個人」,會變成是一種「孤單、寂寞」?又為什麼有了小孩,好像就可以不會是一個人,也不會是孤單寂寞的?
文章裡作者的姑姑因為配偶先走,十分懷念配偶的心情滿溢在姑姑的生活中,透露出一種孤獨和寂寞,作者覺得,如果有孩子,至少可以覺得不是一個人,可以一起想念、一起討論。
我懂這種心情,就像你生命中經歷了甚麼深刻的事,內心有無限的感觸,如果有人懂你、和你一同經歷過,你會覺得溫暖,會覺得那段經歷是真實存在,有人陪我一起記憶著,真好。
可是,即便是同樣的人、同樣的事情,每個人的感觸都不一樣不是嗎?你自己內心最敏感的部分,還是只有自己可以跟自己分享,自己可以拍拍自己的肩說我懂,那份複雜的情緒,也只有自己能體會,就像面對低潮時候有人陪伴走過,會讓人以為是那個人帶著你克服了,其實一切都是自己。
而且不論有沒有人和你一起,那樣的過往,的的確確就是真實存在的,自己最清楚不過了。
作者覺得,有了小孩,可以有愛著的人,心裡有牽掛,人與人之間獨特的牽絆,可以因此而感覺活著,感覺存在。
被人掛念著、想念著,的確是讓人覺得被重視著的感覺,是好的感覺,也是容易讓人上癮的感覺,就像另一半規劃的生活與未來中有你,你會覺得開心,會覺得幸福,我也很喜歡這種感覺。
但我也相信人生要感覺活著,不是只有小孩的掛念,都說了是「人與人之間」獨特的牽絆,為什麼一定是孩子才能給予?也許有人會說血濃於水,孩子是自己辛苦養大的,別的親戚也許不一定,但孩子是最可能的,孩子是最可能讓你用心去牽掛、也讓他無條件掛念你的…..
嗯,也許吧。
我不否認孩子帶來的牽絆,看看每個為人父母的小心翼翼,我只是覺得在孩子還沒加入你的人生之前,你難道就不存在了嗎?你沒有掛念的對象嗎?你沒有愛著的人嗎?難道那個與你相處最久的自己,不是最值得被牽掛與愛著的嗎?即便有了孩子的加入,那個「自己」,不仍是最值得讓你感覺活著的嗎?
我始終覺得,人生遇到的許多人,包括朋友、配偶、孩子、同事、陌生人,都是獨立的個體,生活的內容,不是依賴特定的人給你畫的顏色,而是你經過好多好多,一路看、一路聽、一路說,自己內化轉變後,為自己灑上的色彩,不論這過程中來來往往的人事物帶給你多少喜怒哀樂,自己才是決定自己怎麼活著、如何活著的人。
我跟我的伴侶說,未來如果有那麼一天,請在我失去自我的時候提醒我,孩子只是一個加入我生活的獨立個體,我為擁有他負起責任,也享受因為他而成為的自己,但我的人生並非為了他而存在,無論有孩子與否,我的人生都是我的,我依然都開心於這一路上好多事物帶給我自己的成長與轉變,也不會停止追求想完成的事;
就像無論身邊有人與否一樣,我是剛好遇上了一個我喜歡、也喜歡我的伴侶,然後剛好可以一起生活、一起創造未來。
但無論如何,生活都是自己給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