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業的日子

第二個孩子

最近看完Netflix一部美劇《Atypical》,

劇情主要圍繞在一個高功能自閉症患者Sam和他身邊家人及朋友的故事。

總共四季,雖然後面兩季開始有點失焦,但還算是很不錯的喜劇,尤其是一開始刻劃Sam家人的事。

不過最後一季還是有些許亮點的:

劇中Sam的妹妹Casey因為過大的壓力導致她失去了對田徑的熱愛,

把自己關在房間40小時,期間不論爸媽敲門幾次、好朋友關心幾次,都沒辦法讓Casey從床上起來,

後來Sam敲門了,

「妳能教我開車嗎?」

「Why me?」

「因為媽太煩了,而爸又太忙了。」

Casey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,就從那躺了40個小時的床起來,出門去教Sam開車。


當你單身的時候,人們會問:「要不要介紹人給你認識?」

當你有男/女朋友的時候,人們會問:「甚麼時候結婚?」

結了婚之後,人們繼續問:「打算甚麼時候有小孩?」

好不容易生了第一個孩子,人們會再問:「準備要生第二個孩子了嗎?」

有兄弟姊妹這件事,在以前爸媽那個年代,很稀鬆平常,

所以長輩覺得理所應當要在40歲之前趕快再生第二個,

否則越老生,風險越大,也越沒有體力陪孩子玩耍。

不過他們忽略的是,

本來就不打算要有第二胎的人,

年齡的增長在這件事情上就沒有了意義。

.

朋友說,身邊很多40+歲的人都說後悔只生一個,然而年事已高,也再無法生出第二個。

所以好不容易第一個半獸人進入了可以溝通的年紀,正想喘口氣的時候,

時間提醒著妳即將40歲,要就趕快,now or never!

我看到Casey從床上爬起來教Sam開車的時候,確實有種衝動,

果然有些事情,爸媽的角色就是無法靠近,

有些話,就是只能說給兄弟姊妹聽,然後得到他們的支持,

even爸媽說他們永遠be there for us。

然而我回過神冷靜地想了一下,

我們家也不是都會把話說給兄弟姊妹聽啊,

我們家的兄弟姊妹,都是說給自己親近的朋友或伴侶聽,然後得到他們的安慰和支持。

好啦,我其實不確定其他兩個是不是這樣,但我的確是。

而且現在要怎麼再回過半夜起床的日子?

我當然也有想過如果再來個男孩,那麼每次外出我就不會覺得「彼得可以很輕鬆地上完廁所出來,而我要狼狽地張羅e妹上廁所」這件事有些不平衡。

或是坐遊樂設施的時候,兩人座可以不會有人落單。

還有玩桌遊的時候可以有更多選擇。

泡湯的時候也可以結伴同行。

可是啊可是,

我已經有第二個孩子了啊

以前她是我的第一個寶貝,

有了e妹後,

她想要的都只能排在後面,

我一直跟她說再等等、再等等,

看著牆上的世界地圖,摸摸她的頭說,

40歲之前我們要去這些地方,45歲之前是那些地方,

然後最晚最晚等e妹10歲、媽媽45歲那年,我們一定要去馬丘比丘,好嗎?

她就這樣一直望著這些夢想,

點點頭乖乖地等,

所以,

我真的不想再辜負她的等待了,

我想好好愛我的第二個孩子。